实现从“先教后学”转向“以学定教”的教学流程结构性变革。

(三)“产出导向”:基于人机协同的评价理念,重组智慧评价闭环
1.根据教学目标确定评价标准
基于北京开放大学学习者的语言应用和职业发展目标,借助智能口语训练平台和写作训练工具,构建“城市场景—任务驱动—产出评价”的闭环机制,促成应用能力培养目标与评价标准之间的有效衔接。
2.根据产出需要定评价主体
基于语言学习活动的产出方式、职场适配、自我发展以及跨文化类交流等差异化产出需求,构建“教师-学生-平台”人机协同的评价主体体系。通过多元主体联动,打破传统单一评价局限,驱动教学过程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从群体普适性教学转向个体适配性指导,提升评价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1.成果的创新点(不超过800字)
(一)模式创新:AI驱动“以学定教”,构建大学英语大规模个性化教学新形态
立足开放教育成人学习者的职业性、应用型与个性化需求,将智慧教学理念融入多模态外语教学理论、教学环境、教学流程及学习评价四大维度,创新构建以英语职业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数智化教学模式。依托联邦学习、多任务学习、强化学习理论搭建“数据—算法—应用”三级重构模型:数据层整合多源学习行为数据,精准驱动教学目标设计;算法层围绕应用能力培养目标,优化多模态教学资源重组策略;应用层结合学习者素养状态与教学场景交互反馈,动态生成最优教学方案。以学习投入为轴心,构建“数据贯通+素养建模+策略进化”闭环系统,实现 AI重构型智慧教学模式的动态优化,破解大规模教学与个性化需求的矛盾,为开放教育英语教学提供可复制的实践范式。

(二)评价创新:创新人机协同多模态智慧评价体系
基于及时反馈原理,重塑“数据采集—评价分析—成长赋能”关系链,将智慧评价深度嵌入教学全流程。以“产出导向”为核心,依托人工智能技术(语音识别、文本分析、行为捕捉等),实现对学习者语言能力发展的全过程追踪、多维度评估,打破传统评价“重知识、轻应用”的局限。该体系有效解决了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融合路径单一、方式简化、深度不足等问题,通过人机协同实现评价结果向教学改进的快速转化,为应用型能力培养提供精准反馈支撑。
(三)机制创新:打造教师能力培养的智慧研究共同体
构建大学英语智慧研究共同体这一教师专业发展新型组织形态,以协同创新与知识共享推动终身育人体系建设。实践层面,以学生真实学习问题为导向,整合跨区域外语教学资源,助力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实现能力迭代;价值层面,通过激发教师内生动力、提升专业效能,实现对教师个体成长与群体协作的双重赋能;架构层面,提出“金字塔式”三级模型(基础支撑层、协同交互层、创新引领层),配套“领导小组—教学工作小组—支持服务小组”联动机制,以技术为底座、文化为纽带,形成开放协同的英语智慧教改生态,为教师能力提升提供系统性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