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之际,北京开放大学围绕“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美丽中国建设”举办了第12次思政课全市一堂课。此次课程采用京蒙两地联动、线上线下两个课堂联动的方式,面向我校办学体系单位、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多伦县委党校的师生进行授课辅导。课程由北京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秀凤主持。

本次课程以理论讲授、政策解读、实践教学三大模块构建教学闭环,打造了一堂知行合一的大思政课。在理论讲授环节,学校党委书记方中雄教授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做美丽中国建设的践行者”为题,带领师生共同回溯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形成的历史逻辑与现实依据,系统阐释了“十个坚持”等丰富内涵,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高度分享认识和理解,引导师生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转化为岗位行动和日常行为,积极投身美丽中国建设实践,做绿色工作生活的“践行者”、绿色创新的“推动者”、绿色理念的“传播者”。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相关处室的负责同志以“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阔步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北京”为题作政策解读,详解了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北京实践”,展现了北京市如何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系统性融入首都发展,建设“美丽北京”的坚定决心和丰硕成果,并鼓励师生做生态文明的守护者与参与者。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多伦县委党校副校长李海斌开展了实践教学。他用丰富的案例,翔实的数据,全景式地展现了多伦县“治多伦一亩沙地,还北京一片蓝天”以及在浑善达克沙地书写“绿色奇迹”的壮阔历程。在“总理视察点”,师生驻足停留,遥想人与沙的艰苦博弈,感悟时代和思想的伟力。松涛阵阵,沙棘摇曳,风声林语间,沉浸式思政课堂饱含着理论的深邃、实践的力量与生命的厚重。

王秀凤在课程总结中表示,希望两地师生和市民朋友们将思想之力转化为行动之实,以京蒙携手的同心之力,为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中国而不懈奋斗,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智慧力量!
在课堂评论区,两地师生纷纷表达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和思考。“今天这堂课非常赞!我是做乡村振兴的,绿水青山理论提出二十年,三农工作大有作为,能用双脚丈量祖国的大好河山,很值得!”商校的佐凤云同学感慨道。通州分校的胡惠平同学说道:“记住老师的嘱托了,我时刻铭记老师的嘱托,践行绿色生活。每一刻每一个细节都要努力节能降耗,为地球减负”。内蒙在线学习的艳琴同学感叹:“珍惜、保护和持续发展来之不易的生态成果,这是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及付出艰辛汗水的结果”。
本次课程将成功运行了6年的特色教学品牌——“思政课全市一堂课”教学资源转化为京蒙两地师生及市民共享的“大思政课”,这一举措是学校提升首都终身教育“思政引领力”的一次创新实践,构建了"从首都讲堂到北疆沙地"的沉浸式课堂,让思政课在广袤天地间焕发蓬勃生机。这种将知识学习升华为价值引领的创新实践,充分彰显了学校将“大思政课”有机融入终身教育教学的积极探索,为我校向首都市民持续提供多元化、特色化的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探索出一条全新路径。下一步,学校将不断拓展广泛资源、搭建广阔平台,将“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在构建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中融入“大思政课”的积极作用,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的思想根基。
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
审核:王秀凤